close

html模版






標題

我需要關於海嘯的資料


問題


我需要關於海嘯的資料!!海嘯!!海嘯!!幫幫我吧!!拜託!!只要是關於海嘯的資料都可以!!尤其是南亞大海嘯的!!


最佳解答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芮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卷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百尺。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不一定在地震帶。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紀錄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佔了約80%。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佔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2004年12月26日海嘯席捲馬爾地夫的馬累最近造成較大規模的海嘯有:2004年12月26日於印尼的蘇門達臘外海發生芮氏地震9級海底地震。海嘯襲擊斯里蘭卡、印度、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孟加拉國、馬爾地夫、緬甸和非洲東岸等國,造成三十余萬人喪生。準確死亡數字已無法統計。參見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1998年7月兩個7.0級的海底地震,造成巴布亞紐幾內亞約2100人喪生。 1992年9月尼加拉瓜發生海嘯。 1883年8月25日荷屬東印度群島上火山爆發,引起的海嘯,使三萬六千人死亡。 <>嘯源位置日期浪高(公尺)受害地區死亡人數備註加拿大溫哥華島1700年1月26日??北加州至溫哥華島、日本??參見 卡斯卡迪亞地震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16歐洲西部、摩洛哥和西印度群島60,000葡萄牙帝國的沒落參見 1755年裡斯本地震琉球群島1771年4月24日85琉球群島11,941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嘯,石垣島一半的人口罹難巽他海峽1883年8月26日35爪哇和蘇門答臘36,000日本三陸1896年30日本27,122阿留申群島1946年4月1日32阿留申群島、夏威夷和加州165智利1960年5月22日25智利、夏威夷和日本1,260參見 智利大地震阿拉斯加1964年3月27日32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和加州參見 耶穌受難日地震西里伯斯海1976年8月16日30菲律賓群島5,000蘇門答臘西北外海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30萬以上參見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2006-09-10 15:00:08 補充: 南亞大海嘯的發生時間、地點、有啥事故??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6090303325


其他答案


一起玩情趣用品網路商城,提供成人情趣用品、情趣內衣等,全省宅配到府、超商付款包裝隱密,歡迎參觀選購。一起玩情趣用品官網:http://www.17one.net一起玩情趣用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17one由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日本人稱海嘯為“津波”﹐意思是湧向灣內和海港的破壞性的大浪。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只在地震構造運動出現垂直斷層﹐震源深度小於20~50公里﹐而里氏震級大於6.5的條件下才能發生。沒有海底變形的地震衝擊或海底的彈性震動﹐可引起較弱的海嘯。水下核爆炸也能產生人造海嘯。常用的地震海嘯震級()是以里氏地震震級(M)為主要依據的。日本學者飯田汲事曾提出海嘯的震級與海嘯的能量和最大湧潮的高程的統計關係。海嘯的能量大致為10~10爾格﹐一般為海嘯地震的能量的1~10%。海嘯是一種頻率介於潮波和湧浪之間的重力長波﹐其波長約為幾十至幾百公里﹐週期為2~200分﹐最常見的是2~40分。傳播速度由確定(c為傳播速度﹐g為重力加速度﹐為海區深度)。若取大洋平均深度為4公里﹐週期為40分鐘﹐則相應的海嘯波的傳播速度為713公里/小時﹐波長為475公里。許多學者認為﹐大洋中海嘯震源的水面最初昇高的幅度大致在1~2米之間。雖然海嘯在沿岸會造成巨大的破壞﹐但在深海傳播時﹐由於波高和波長之比(波陡)甚小﹐週期較長﹐難以察覺到反常的現象。海嘯的性質﹐主要取決於其源地的特性和幾何特徵﹑海底變形的大小﹑地震的持續時間和強度等因素。分布世界上有記載的由大地震引起的海嘯﹐80%以上發生在太平洋地區。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發生地震海嘯的集中區域。海嘯主要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威夷群島﹐中南美和北美。受海嘯災害最重的是日本﹑智利﹑秘魯﹑夏威夷群島和阿留申群島沿岸。中國是一個多地震國﹐但海嘯卻不多見。傳播在地震或擾動源的強迫力作用下﹐海嘯的傳播可分為3個階段﹕1.源地附近的傳播﹔2.大洋中的自由傳播﹐3.近岸帶中的傳播。海嘯在傳播過程中﹐如果不發生反射﹑繞射和摩擦等現象﹐則兩波線之間的能量與波源的距離無關。波高隨相鄰兩波線間的距離和水深的變化服從格林定律﹕其中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海嘯源地的海底斷層呈狹帶狀。由於海中的山脊均是波導﹐而波導面上能量顯著集中處的波高特別大﹐所以能量輻射的方向性就表現得特別明顯。災害從海面到海底﹐海嘯的流速幾乎是一致的。當它傳播到近岸處時﹐海水的流速很大(若波高為10米﹐流速也大致為10米/秒)﹐驟然形成“水牆”﹐伴著隆隆巨響﹐洶湧地衝向海岸。它可使堤岸決口。若最先到達的是波谷﹐則水位驟落﹐可看見從未裸露的水下礁石。幾乎所有的海嘯災害都是由最初2~3個波所造成的。海嘯災害常發生在第一個波到達岸邊後幾小時內。研究狀況海嘯的研究﹐包括理論研究和模擬實驗兩方面。19世紀初﹐法國數學家A.L.柯西和S.D.泊松提出求解小振幅波的初值問題﹐為海嘯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引起的大海嘯﹐促使人們更重視海嘯的研究。理論研究的內容包括﹕1.海嘯產生的機制﹐2.海嘯在大洋中的自由傳播﹐3.海嘯在近岸帶中的傳播﹐4.海灣內和大陸架上的海嘯動力學研究。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海嘯模擬試驗主要包括﹕1.流體動力學水槽實驗。其中對橢圓形擾動源地的海嘯模擬結果﹐證實了海嘯波傳播的方向性。2.數值模擬。研究海嘯波在近岸淺水域中的傳播。3.電模擬。70年代初期﹐有人根據非線性的電磁波方程和有限振幅表面波的長波方程之間的相似性﹐採用電模擬方法研究海嘯的一些非線性問題。4.人工海嘯試驗。通過在外海的水下或水上的爆炸進行試驗。例如﹐1954年美國在比基尼環礁區進行的水上氫彈爆炸﹐在試驗過程中﹐使用了專門的測波儀進行相當詳盡的觀測研究。參考資料:http://www.wordpedia.com/fcontent/cp_tsunami.asp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0909000014KK02825


6A7CD840F16F33B9
arrow
arrow

    b99xr33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